修缮把我从沧桑中唤醒,
今年我已经113岁高龄了。
首次见面,已过期颐之年的我也要向大家递上名
(资料图片)
113年,
汽笛声已经远去
墙砖作为我的衣衫,日益斑驳了
门窗作为我的双眸,浑浊不堪了
为了再现我的风采和神韵
海淀人很拼、很努力。
将旧址住户进行腾退,
将电力供暖管线改移,
将周边空间进行清理整治,
一个完美的转身,
背后是无数人的关注和行动。
墙面剥离用了3个月
一凿一凿地帮我脱离水泥的桎梏;
线脚、灯池、廊道……
修缮都经过严格考证
再一一为我去除沉疴,
整个过程不掺杂任何“想当然”。
是的,修缮不是让我“返老还童”,
而是要妙手“完璧”、让我“延年益寿”。
“最小程度干涉、最大程度复原”
整个过程我被每一位
有匠心的海淀人温柔以待。
一别白云苍狗,再见又是新生。
我要向很多很多人说声“谢谢”!
将青草、油松、山桃、山茱萸
以及月台、铁轨、廊架等景观小品送到我身边,
历时8个多月,234天,
我以崭新的面貌回归人民生活。
无数的痕迹中
是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,
星辰般闪亮的历史瞬间里,
是中国不断前行的跋涉。
一件件档案、一页页报纸、
一幕幕影像
一张张清华园车站的“老车票”,
在我的车站旧址候车室里,
历史在沸腾、情感在发酵......
当你于此驻足,
就能与光辉岁月迎面相逢。
清华园车站旧址—颐和园益寿堂—西苑机场—香山
从这里出发,74年前的“进京赶考之路”已连珠成链——一条蜿蜒在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知史鉴今、砥砺前行的红色文化线路。
等待每个有“赤子心、爱国情”的你前来探访。
“生命有长短,命运有沉升,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,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……”
带着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生命能量,我重新与历史对话,与海淀对话。
“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,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以‘赶考‘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。”
带着殷殷嘱托,站在百年前“争气路”的站台上,让我们踏上新时代的“赶考路”,踔厉奋发勇毅前行!
(内容来源:海淀宣传公众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