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观察 > 详情
环球快报:废弃矿区变身记 | 乌兰布和沙漠中的"光电海洋"

来源KE科日光伏网   2023-04-19 13:20:18

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,

昔日荒滩变身蓝色海洋。

4月15日,由华东院勘测设计的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阿拉善兰山二期200兆瓦光伏治矿项目

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,

对推进“沙戈荒”地区清洁能源建设,

改善区域生态环境、促进地方乡村振兴,

发挥重要作用。

阿拉善兰山二期200兆瓦光伏治矿项目

阿拉善兰山二期200兆瓦光伏治矿项目,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煤矸石回填区上,占地6500余亩,年均发电3亿千瓦时。工程按照“分块发电、集中并网”的思路,共设64个固定式分区,采用1500伏系统、3125千瓦集中式逆变器,为我国华北地区输送“绿色电能”。

项目建设将光伏与矿区治理相结合,通过在废弃的矿坑堆积的渣台上建光伏项目,既使废弃土地产生经济价值,同时37.4万块光伏板如同巨大的“太阳伞”,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,为生态抚育、逐步恢复受损的环境功能发挥积极作用,对推进“沙戈荒”地区清洁能源建设具有示范意义,将废弃矿山变为“金山银山”。

阿拉善兰山二期200兆瓦光伏治矿项目

煤矸石回填区显著的地质缺陷,是项目建设必须克服的挑战。由于煤矸石内部储存热量大、表面温度高,在特定条件下,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爆炸,且自燃产生的酸性气体遇水会对支架基础产生氧化腐蚀,将严重影响设备基础的使用寿命。

项目团队克服勘测设计周期短、任务重、地质条件复杂等多重困难,与参建各方紧密沟通、攻坚克难,确保了各节点目标顺利实现。在全面调查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团队对煤矸石地热严重区域采取局部换填处理,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安全;对箱逆变一体机基础和垫层与土壤接触的混凝土表面进行防腐处理,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地质缺陷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。

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,兰山二期光伏项目120天实现首次并网,210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。全容量并网发电后,每年可替代标煤约13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,对推动当地绿色低碳发展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、促进地方乡村振兴,持续发挥重要作用。

阿拉善兰山二期200兆瓦光伏治矿项目

当光伏与矿区治理相结合,

戈壁荒滩变身“光电海洋”。

依托各类地形下光伏项目建设的

核心技术和丰富经验,

华东院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,

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贡献力量。